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每日動態
銀川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m.newbrewcountry.com
來源:銀川日報 2024-11-26 08:52
字體顏色:
[紅]
[黃]
[藍]
[綠]
保護視力色:
字體大小:
[小]
[中]
[大]
恢復默認
健全完善“六權”要素交易規則,引導資源要素向高質量項目、產業匯聚;探索開展林票交易,進一步拓寬“兩山”轉化通道;縱深推進用水權改革,蹚出再生水置換收儲交易新路子……沖刺50天決勝四季度、堅決打贏“百日攻堅戰”打響以來,銀川市乘改革之勢、抓改革之機、借改革之力,打好改革“組合拳”、出好創新“關鍵招”,持續推動“六權”改革出新彩,為堅決打贏“百日攻堅戰”注入改革力量。
加速要素資源流通?釋放綠色交易潛能
今年9月,銀川市政府2024年儲備排污權一期交易在銀川市“六權”改革一體化服務平臺啟動,寧夏中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等18家企業單位競拍到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4項污染物排污權指標,這是銀川市2024年排污權一級市場完成的首批交易。這些污染物排污權指標將全部用于企業新、改、擴建項目。“交易非常順暢,價格也很滿意。通過競價交易方式購買到政府儲備排污權指標,用于公司的新型碳纖維復合材料產業化項目,對企業來說就是‘及時雨’。”寧夏中晶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說道。
銀川市“六權”改革一體化服務平臺聚焦資源要素價值估值、市場交易、運行機制等重點,面向各類經營主體,以系統化、便利化、數字化的方式,構建確權到位、權能有效、定價合理、公平公開、管理有序的“六權”要素市場環境,引導資源要素向高質量項目、產業匯聚,助推轉方式、調結構、增動能,是目前全國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涵蓋業務最全、涉及功能最多、服務鏈條最長的一體化平臺。
該平臺上線以來,交易業務實現交易245宗,總金額22.06億元。其中土地權累計成交113宗,成交金額21.79億元;用水權累計成交33宗,成交金額1943.4萬元;山林權累計成交4宗,成交金額529.8萬元;排污權累計成交94宗,成交金額274.2萬元;碳排放權累計成交1宗,成交金額0.29萬元。
據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銀川市“六權”改革一體化服務平臺完成與自治區統一身份認證系統、自治區不動產登記系統、自治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系統、信用銀川、“我的寧夏”APP、寧夏用水確權交易監管平臺等系統的互聯互通,通過Api對接、文檔數據導入等多種方式,實現系統數據的互通共享,進一步健全完善“六權”要素交易規則,推動資源要素暢通流動、閑置資源充分盤活、市場潛力充分釋放。
資源變資產 青山變“金山”
“沒想到,一張小小的林票,竟把這片林地激活了。”寧夏慕錦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鄧紀文感慨不已。
寧夏慕錦生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建設慕錦山莊,栽植有27萬多棵樹木,林木覆蓋率達到75%以上。去年3月份,企業完成了土地經營權登記。今年7月份,西夏區向該企業頒發了全市首張“林票”,并于近日進行了林權登記。
“這項改革解決了我們的發展難題。”鄧紀文說,過去企業僅有一紙土地承包合同,沒有抵押物,產權也不明晰,無法通過銀行抵押融資。通過辦理確權和登記之后,已有多家文旅企業前來洽談生態旅游項目,企業也正在與銀行對接融資貸款事宜,探索創新“旅游+康養”發展模式。
今年以來,銀川市聚焦確權、賦能、入市等關鍵環節,加快推進山林權改革。持續推進山林確權登記,新頒發林權類不動產證37本,面積1.48萬畝。穩步推動林權流轉交易,在全區率先開辟推進國有山林地林下空間經營,全市共開展6筆山林權交易,面積1557.42畝,金額140.8萬元,逐步盤活林業資源。拓展林業價值增值途徑,穩步推進銀川市多元化林票試點工作,目前全市發放林票共計34張,面積29471.66畝。
當前,銀川市在推出林票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推進林草碳匯建設,為實現“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打造新通道。“我們將加速開展林草碳匯儲量本底調查、固碳潛力評估及林草碳匯價值轉換工作,完善印發‘一元碳匯’項目方案,構建‘森林碳匯+碳普惠’價值實現機制,推動森林碳匯項目開發交易,加快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銀川市林草和園林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說。
污水變“活水”?激活城市“第二水源”
今年,銀川市再生水利用取得新突破。銀川市第二第四污水處理廠片區河湖生態再生水利用項目已完工,每天可凈化5萬立方米尾水,自試運行起已累計補水400萬立方米,成為典農河下段的“第二水源”,實現了再生水—黃河水—產業用水通道的“工程+機制”通道雙打通,為全市再生水置換收儲交易奠定了堅實基礎。
銀川市第六污水處理廠片區河湖生態再生水利用項目實施潛流濕地工程及相關配套工程,通過物理和生物凈化系統凈化,使污水處理廠的尾水達到地表準Ⅳ類水,作為中國花卉博覽園、覽山公園等周邊水系生態環境、綠化及城市雜用水水源。
“再生水循環利用可以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生態效益。兩個項目投入使用后,每年可提供超2600萬立方米生態補水,以此置換出的黃河水用水權可極大程度保障我市工業發展用水。”銀川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銀川市是全國首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城市。今年,銀川市全面深化用水權改革,持續激發用水權交易市場活力,不斷健全用水權改革體制機制,積極探索非常規水交易途徑,推動“水資源”持續向“水資產”轉變。現已出臺《銀川市再生水利用交易試點實施方案》,明確再生水所有權、經營權、用水權等不同權屬類型。印發《銀川市節約用水獎補辦法》《銀川市城市供水節水條例》《銀川市再生水置換收儲辦法》等相關文件,將再生水納入水資源統一配置體系,對利用非常規水的工業企業實施獎補,設置節水建設獎,鼓勵取用水戶和社會第三方實施節水技改或投資建設再生水利用設施。通過這些舉措,激發城市“第二水源”的內生動力,給予再生水“大施拳腳”的空間。
此外,銀川市還大力推動用水權交易由“年底超量被動交易”向“年初計劃主動交易”轉變,通過嚴格落實水資源論證、再生水配額等制度,對取用水存在問題的取用水戶提前介入,以“店小二”服務化被動為主動,更好發揮用水權交易核心價值功能。
“自‘百日攻堅戰’開展以來,我市進一步完善用水權交易市場體系,培育用水權交易市場,新增用水權交易17筆,累計交易水量989.11萬立方米,348.042萬元,含跨區域交易5筆。”市水務局相關負責人說。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