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每日動態
銀川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m.newbrewcountry.com
來源:銀川日報 2024-12-20 10:11
字體顏色:
[紅]
[黃]
[藍]
[綠]
保護視力色:
字體大小:
[小]
[中]
[大]
恢復默認
一體化發展 讓閱海的冬天“熱起來”
“中午在閱海滑雪場滑雪,傍晚登覽山看落日,晚上再來花博園看彩燈,現在的閱海,真的成了銀川人悠閑娛樂最好的去處。”12月19日,前來閱海滑雪場滑雪的市民張亮說道。閱海一體化發展為銀川“文旅+”發展注入新活力,讓閱海的冬天“熱了起來”。
12月14日,第十一屆全國大眾冰雪季寧夏冰雪運動節暨銀川市冰雪運動嘉年華在寧夏閱海滑雪場啟動。其實早在12月7日,閱海滑雪場就已經正式營業,開啟了銀川冬季“新玩法”。這座位于閱海湖畔的滑雪場,夏天還是“滑草場”,冬季通過人工降雪,打造成了耀眼的冰雪王國。寧夏閱海實業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方遠介紹,為打好打贏“百日攻堅戰”,實現全面經濟目標,閱海滑雪場投放數臺造雪機,開足馬力為銀川冬季旅游助力。
本雪季中,閱海滑雪場還對場地環境進行了提升改造。在雪場東側搭建了8個帳篷,方便游客休息。對雪場噴繪進行了整體設計改造,打造符合年輕人喜愛的雪場風格,滑雪場票價也與去年保持一致。寧夏閱海滑雪服務有限公司運營部部長何自龍介紹,開業前,閱海滑雪場做了安全生產培訓、消防演練、安全隱患排查等相關工作,確保游客在雪場內可以安全、快樂地游玩。除了滑雪、雪圈、滑冰項目外,閱海滑雪場還專門為親子游玩打造了嬉雪樂園。截至目前,閱海滑雪場日均客流量達到5000多人次,冰雪“冷資源”變成經濟“熱引擎”。
閱海一體化發展中,花博園同樣是一個重要景點,此次舉辦的銀川花博園山海燈會20日正式亮燈。“我們基于花博園一期改造后的戶外空間,將30萬平方米園區相連,通過制作百余組大型花燈,為市民游客打造冬季游玩好去處。”銀川市城投運營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崔猛介紹說,此次燈會通過5大主題燈區展示上百種奇異神獸,將為市民游客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金鳳區政府相關負責人介紹,閱海一體化發展項目推動了旅游+生態、旅游+商業、旅游+科技、旅游+健康、旅游+消費等多種業態融合發展。夏日,岸上依托環湖綠道串聯各景區一體化發展,水上開通旅游觀光休閑體驗航線;冬日,冰雪“冷資源”又成為撬動經濟發展的“熱引擎”,助力打好打贏“百日攻堅戰”,推動我市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
仲冬時節,天寒地凍,然而,在我市各項目建設施工現場,“熱度”和“速度”卻絲毫不減,一派爭分奪秒的火熱景象。建設者們以“滿弓”狀態全力沖刺,各項施工緊張有序推進,決勝百日攻堅“收官戰”。
望遠鎮永清村以工代賑實干興“望”
12月18日,走進位于永寧縣望遠鎮永清村的設施農業拱棚園區2025年以工代賑示范項目現場,施工人員正有序焊接著拱棚鋼架,不斷有運輸車輛來來往往,將鋼架材料送到建設現場。盡管天氣嚴寒,但項目建設現場依舊熱火朝天。
該項目是永寧縣2025年提前一批以工代賑示范工程,概算總投資506萬元,占地55畝,主要建設現代化高拱棚12棟,每棟拱棚配套耳房12平方米,同時配備儲水箱、滴灌設備、自動化升降棉被等現代化設施,為來年種植經濟作物做好準備。
“項目于11月3日開工建設以來,我們先后完成了平整土地、基礎開挖、鋼筋綁扎、混凝土澆筑等前期施工,目前6棟拱棚鋼架已經搭建完成并配備好了儲水箱,剩余6棟的鋼架正在全力施工中。”施工方項目經理張海平介紹,該項目冬季建設不停工,將陸續完成滴灌系統、棚膜、拱棚棉被等的安裝,并在明年開展園區道路等基礎設施的鋪設工作,趕在開春后投入使用。
該項目原址為荒廢的老果園,永清村通過村集體將土地流轉發展設施農業,帶動村集體與村民收入“雙增收”。“計劃明年在園區種植芹菜、生菜、黃瓜、小番茄等鮮果蔬菜,預計每個棚收入可達到1.5萬元至2萬元,可為村集體經濟增收數十萬元。”永清村黨支部書記王進介紹,園區投入使用后,種植、管護、采摘等階段都需要大量人手,預計帶動周邊500余人就業,幫助群眾在家門口增收。
園區建設階段,就帶動了一批群眾就業增收。村民張樹俊在現場負責焊接工作,每天可收入400元,除此之外還有來自永清村的18名焊工和數名小工忙碌著。“到冬天大部分工地都停工了,現在在家門口就有活干,收入也比較可觀,挺滿意的。”張樹俊說。永清村還計劃借助殘疾人就業服務中心,將園區打造為殘疾人創業產業基地,帶動本村70多名殘疾人就業。
今年,永寧縣共實施以工代賑項目3個,其中中央預算內投資以工代賑項目2個,共下達中央資金1300萬元,累計吸納當地群眾務工4386人次,發放勞動報酬446.1萬元,人均增收1.15萬元,實現了農村低收入人口特別是脫貧群眾和易地扶貧搬遷人口的就地就近就業,有力助推鄉村全面振興。
興慶區現代設施漁業產業園以“動”制凍 全力推進建設進程
近日,氣溫驟降,但絲毫未影響興慶區現代設施漁業產業園項目的建設進程,工人們以“動”制凍,全力保障施工進度。
施工現場,項目部強化施工管理,嚴格把控質量關,加強防寒保暖及安全防護措施的落實,焊接聲、機器聲此起彼伏,施工人員身穿工作服,頭戴安全帽,緊張而有序地進行施工作業。
興慶區現代設施漁業產業園項目,位于掌政鎮鎮河村清水湖漁場,占地總面積1686.73畝,建設內容包括工廠化養殖車間等。同時,采用“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辦理設施農用地備案、統一建設標準”和分區建設、分散經營的管理模式,以設施溫室循環水養殖和魚菜共生為核心,重點發展南美白對蝦、斑節對蝦、花蝦、加州鱸、鱖魚等水產名特優新品種,實現漁業養殖尾水達標排放或零排放,提高水資源利用率。魚菜共生模式還能帶來多元化的收入來源,既可以銷售魚類、出售蔬菜,還可以開展觀光農業、教育體驗等活動,拓展農業發展空間。“我們搶抓工期,掛圖作戰,在保證安全和質量的前提下,上足人員、機械,目前已完成項目整體的35%,預計明年年底竣工。”項目負責人袁昊昱說。
據鎮河村村委會主任余學春介紹,項目建成后預計年產名特優新水產品1350噸,新增就業崗位60余個,將極大推動漁業產業的現代化發展,促進漁業科技創新,提高漁業生產效率,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水產品的需求。
項目建設按下“快進鍵”,群眾的日子也越過越有盼頭。“產業園建在家門口,到時候我想在這里打工,既能照顧家,又能掙錢補貼家用,還能學到技術。”村民們期待著。
近年來,興慶區高度重視漁業產業發展,加大漁業產業結構優化調整,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基本形成“大宗淡水魚健康養殖區+水產名特優新品種養殖區+休閑漁業產業帶+稻漁綜合種養區”的產業格局。下一步,興慶區將繼續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增加農戶增收渠道,助力鄉村振興。
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項目錨定目標 鉚足干勁加速跑
12月19日,在嘉地酒園酒莊擴建項目現場,伴隨著機器的轟鳴和工人的忙碌,項目進一步實現“加速度”,項目進度已接近尾聲。
2024年銀川市完成重點項目29個,實際完成投資5.67億元。其中:葡萄酒+文旅融合類項目3個,完成總投資2.382億元。包括張騫葡萄郡項目1.4億元、圖蘭朵葡萄酒小鎮項目0.762億元、賀蘭山宿集(寧夏)酒莊項目0.22億元。葡萄種植類項目6個,完成總投資0.88億元。包括酒仙網葡萄種植基地、白玉霓葡萄產業種植園區、寧夏鑫源東麓葡萄種植、玉泉酒莊葡萄園改造提升、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釀酒葡萄種植基地高效節水農業項目等。
同時,新建(續建)擴建酒莊類項目13個,完成總投資1.26億元。包括寧夏利思葡萄酒莊建設項目1#酒堡(三期)項目、寧夏富龍酒莊項目、寧夏賀蘭山嘉地酒園酒莊擴建項目、寧夏張裕龍諭酒莊項目、洛可可珊瑚元酒莊項目、夏多蘭酒莊提升改造項目等。技術創新及基礎配套項目7個,完成總投資1.14億元。包括銀川賀蘭山東麓葡萄酒文化旅游廊道建設項目、寧夏賀蘭山東麓防洪治理工程2023年(第一批)建設項目永寧片區、寧夏賀蘭山東麓防洪工程2023年度建設項目等。
銀川市葡萄酒產業發展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自“百日攻堅戰”開展以來,銀川市在品牌建設推廣和文旅融合方面雙向發力,線上線下全面布局,進一步提升了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為銀川葡萄酒產業發展注入活力。下一步,將繼續安排一批涵蓋“葡萄酒+文旅”融合、葡萄種植、新建(續建)酒莊、產業鏈配套及基礎配套設施建設等多領域的項目,為打造“世界葡萄酒之都”奉獻力量。
寧夏長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項目打造我市首個“零能耗”建筑
長城是刻在北方人骨子里的血脈圖騰,長城在空間上綿延數萬里,在時間上橫跨數千年,其背后隱蔽的文化、歷史、建筑、藝術、軍事等內容包羅萬象,異彩紛呈。寧夏長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將長城文化和現代科技巧妙結合,將成為銀川市未來新的文化地標。
寧夏長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項目進入內部裝修階段,預計2026年年初投入使用。“一眼千萬年”看盡歷代長城,是寧夏長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的主題和精髓,在中建八局項目負責人賈福的帶領下,記者走進場館區,看到20000平方米的場館內部高大空曠,展覽館主要由長城文化展示區、長城非遺文化市集體驗區、公共服務空間三個部分組成,與明長城遺址、藏兵洞景點交相呼應。
“長城主題有著非常宏大的歷史背景,所以在場館設置上也非常的大氣,長城展示區可以看到不同年代的長城的工藝和歷史感。”賈福說,作為銀川市長城歷史文化名城保護的示范性工程,寧夏長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致力于打造“一眼千萬年”看盡歷代長城發展變化的歷史人文項目,通過“一眼萬年”觀景臺,以框景形式將長城裱入其中,讓游客沉浸式體驗感受悠久的長城文化魅力。項目建成后,將進一步促進文旅融合和非遺保護,助推銀川市文化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
寧夏長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建設項目是國內首個“零能耗”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充滿科技色彩是項目的又一大亮點。賈福告訴記者,“零能耗”就是不耗費任何外部能源,通過使用光伏、地源熱泵等清潔能源,使整個展覽館達到零能耗,自給自足為展覽館提供源源不斷的能源。
寧夏長城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館總建筑面積20000平方米,總建筑高度17.5米,地下1層、地上3層,尖端前沿的超低能耗建筑技術措施,以具有科學創新性、功能實用性、技術落地性的低碳建筑解決方案,實現超低能耗建筑應用。“項目在施工過程中,采用精細化施工管理、智慧工地等高質量設計建造管理體系,確保了項目的施工進度和質量。”賈福告訴記者,項目采取高效暖通空調、智能照明、建筑光伏發電系統等超低能耗核心技術,搭建智慧運行監控平臺,實現建筑運行全過程監控和運維,成為實現節能降碳、提供健康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重要力量。
四季鮮冷鏈集配分揀中心主體封頂 刷新全面竣工“進度條”
近日,走進位于永寧縣望遠鎮的寧夏四季鮮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冷鏈物流產業園10#冷鏈集配分揀中心項目(以下簡稱“四季鮮冷鏈集配分揀中心項目”)建設現場,塔吊機械林立,施工人員有條不紊地開展作業。近期,該項目主體結構全部封頂,向全面竣工邁出一大步。
作為永寧縣“百日攻堅戰”重點項目之一,四季鮮冷鏈集配分揀中心項目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盯、部門協同聚合力、屬地管理促成效調度機制,永寧縣各部門主動對接、高效服務,這為項目按時開工、加速推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自9月14日開工以來,在確保安全與質量的基礎上,項目施工方按照既定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搶抓進度,持續優化施工方案,精心規劃施工流程,不斷刷新項目建設“進度條”,僅用兩個多月就實現了主體建筑的封頂。
該項目占地28.14畝,采用框架加輕鋼結構,建設有冷藏冷凍庫、恒溫分揀加工區、裝卸區等功能分區,建成后,恒溫分揀加工區夏天室內可保持22℃~26℃,冬天室內可保持6℃~10℃,極大地降低農產品在配送、分揀、加工過程中的損耗,提高農產品供應質量。
該項目預計于2025年5月底竣工并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將有效補齊寧夏四季鮮農產品綜合批發市場在生產加工方面的功能短板,充分發揮冷鏈物流設施資源集聚優勢,進一步完善冷鏈物流設施布局。同時,將結合銀川南線物流快速通道項目的實施,充分發揮永寧縣冷鏈配送樞紐優勢,進一步提升市場冷鏈物流供應鏈的運行效率,為永寧縣商貿物流領域高質量發展持續賦能。
近日,持續走低的氣溫并沒有阻擋項目建設的“速度與激情”,永寧縣縣域內29個冬施項目現場,工人們忙著搶工期、抓進度,各項工程緊張有序地加快推進。入冬以來,永寧縣深入分析冬季施工特點和規律,加大實地督導、項目調度、服務保障力度,細化建設進度任務,科學調整施工工序,在保證施工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全面提速建設進度,加強對當年擬竣工投產項目的掃尾攻堅,確保項目建設有序推進,力爭完成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目標任務。
首期技術供需對接活動舉辦 破解冬季施工難題 搭建校企合作橋梁
為堅決打贏“百日攻堅戰”,近日,銀川市圍繞塑管產業,通過線上對接方式成功舉辦全市第一期技術供需對接活動。邀請了北京化工大學專家團隊、西安科技大學教授,青龍管業總經理、研發總工等10余人參加,共確定對接項目研究課題6項。
本次活動以“‘鏈’通供需 ‘益’起協作”為主題,旨在搭建校企合作橋梁,加強高分子材料領域技術交流與創新,促進全市塑料管材產業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新領域新材料與塑料管道的融合嫁接。活動包括需求發布、優勢推介、技術洽談、精準對接等環節。企業負責人圍繞市場環境、經營情況及主營產品,提出“冬季PVC-U脆性問題”、“PVC-M生產過程中黏度較大”等技術難點;北京化工大學專家團隊根據各領域研究方向,為企業答疑解惑,并明確下一步研發方向。供需雙方共同推動產品升級和技術創新。
今年以來,全市緊盯目標、主動作為,著力強基礎、建平臺、壯產業、擴應用、育人才,持續暢通技術要素流轉渠道,促進高校科研院所專利成果在企業轉化落地。建立“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動態管理庫,為企業入庫培育、資源對接奠定基礎;積極組織企業參與銀企對接活動、供需對接大會等,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通過線上線下送政策進園區、進企業宣講培訓等一系列活動,引導全市工業企業充分了解掌握最新政策措施,想方設法提振企業發展信心。
下一步,銀川市將持續加強對科技創新工作的系統設計和精心謀劃,針對企業需求及產業謀劃設立科技項目、搭建創新平臺,以需求牽引供給、以供給創造需求、以應用驅動產業,促進供給側與需求側的雙向互動,推動更多科技成果落地和轉化,助力全市數字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