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每日動態
銀川市2025年民生“十心”實事上新
銀川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m.newbrewcountry.com
來源:銀川日報 2025-01-17 09:18
字體顏色:
[紅]
[黃]
[藍]
[綠]
保護視力色:
字體大小:
[小]
[中]
[大]
恢復默認
交通暢行“順心”實事??
緩解群眾停車難題
國企率先示范,加快完成停車場“先離場后付費”無感支付,推行智慧城市場景應用,提高停車繳費便捷度,提升群眾生活便利度;新增各類停車泊位5000個,持續緩解停車泊位供需緊張局面。
提升交通通行效率
努力改善群眾出行條件,打通民悅街、西夏區教育小鎮經二路、四十一中南側路等斷頭路,暢通城市交通“微循環”;實施火車站東廣場南側出站口地下人行通道工程,優化站口周邊交通秩序,縮短旅客換乘時間。
消除道路安全隱患
實施主次干道整治工程,維修整治黃河路、解放路、上海路等主次干道30條,消除路面破損、塌陷、鼓包等“病害”3000處(面積約8萬平方米);實施黃河路立交橋、友愛街(北京路—吾悅廣場北側路)雨水管道、正源街與賀蘭山路積水點改造工程,著力營造安全便捷交通環境。
豐富綠色出行供給
新辟優化調整公交線路20條,新增“微公交”共享電單車5000輛,新建新能源充電場站25個,安裝800把充電槍,日均滿足5600輛新能源車充電,讓綠色出行形式多樣、更加便利。
幸福宜居“舒心”實事
持續推進農村清潔取暖
實施農村清潔取暖改造工程,改造燃煤采暖設施5000套,保障農戶取暖安全,改善鄉村空氣質量,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實施水環境生態治理工程
改善七子連湖及典農河水質,整理七子連湖水下地形101.19萬平方米,修整泥結石巡護路13.19公里,修復綠化帶28.26萬平方米;治理典農河南環水系環境,開展河道清淤18.24公里,岸坡砌護6.44公里,水工構筑物改造等工作,為“塞上湖城 大美銀川”添墨加彩。
實施物業服務提質提效行動
鞏固物業提升“123”專項行動成果,力爭三區業主委員會(物管會)組建率達到50%。開展物業服務質量“晾曬”、聯動執法“進小區”、聯席調解小區糾紛等活動,逐步實現物業管理由“企業看著辦”向“業主說了算”轉變。
全覆蓋開展農村供水水質檢測
緊盯全市57處農村供水工程,定期對43項水質指標開展全覆蓋檢測,全力保障8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
開展“食安零距離,抽檢在身邊”活動
聚焦群眾關注度較高的食品品種和檢驗項目,圍繞學校、商超、農貿市場等重點場所,組織食品安全監督抽檢5000批次,及時向社會公開檢驗結果,守護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實施移動網絡“信號升格”專項行動
摸排全市重點場景網絡質量,優化改造信號質量未達標場所100處,讓市民擁有更為優質的網絡體驗。
休閑健身“悅心”實事
實施小微公園海綿化改造提升工程
改造提升鳳凰北街、海寶東路、團結路、南塘湖、大堿湖、文萃街6個海綿公園,打造“會呼吸”的城市微景觀。加固覽山公園兩側山體,維修更新觀禮臺及山頂集散廣場地面、防護圍欄,讓“覽山觀日落”更安全愜意。
實施老舊小區公共體育設施更新改造工程
安裝乒乓球桌100臺,戶外健身器材300件;排查老舊小區健身器材,及時維修損壞器械,讓健身器材“煥新升級”,居民“近”享健康生活。
實施城市公園“微改造”工程
提升改造森林公園、海寶公園等綜合公園的重要節點景觀,組織實施綠地便民化項目10處,增加座椅、垃圾桶、涼棚等游園配套設施,滿足市民“近綠、親綠、享綠”需求。
開展文化體育惠民活動
設立銀川市青少年足球訓練中心,策劃三大球聯賽、新年健身跑、全民健身運動會等群眾性體育賽事20場次,舉辦寧夏銀川馬拉松賽、世界雪日活動暨國際兒童滑雪節、全國冰上龍舟邀請賽等品牌賽事活動10余場次,讓全民健身“蔚然成風”。
富民增收“穩心”實事
設立農業產業金融產品
向種養殖業、自主創業等農戶發放“富民貸”2億元,激活農戶創業活力,助力鄉村產業發展。
盤活低效農業資產
改造提升老舊日光溫室1200棟,提升大棚利用效率和綜合生產能力,增加農戶經營收入。
實施科技助農行動
依托農村二三產業發展、“兩個帶頭人”、農村一線技能人才,實施“導師幫帶”項目30個、科技特派員項目20個,以科技帶動產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
實施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擴面提質行動
完善落實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調增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8萬人,更好安享老年生活。
實施高素質農民“頭雁”行動
培育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高素質農民300人,發揮“頭雁”作用,帶動鄉村發展,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開展就業幫扶車間增收行動
落實幫扶車間獎補政策,力爭全市幫扶車間規模穩定在“40+”,吸納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務工就業450人,促進農民在家門口就“近”就業。
優質教育“連心”實事
擴大中小學校游泳課程試點
總結推廣中小學校游泳課程試點經驗,篩選15所學校繼續開展試點工作,提升學生涉水自救能力,守護學生生命安全。
新建續建一批中小學
實施銀川市閱海灣高級中學、興慶區第三十五小學、金鳳區第二十五小學、西夏區第十一小學擴建、永寧縣望遠新銀學校、賀蘭縣第四小學校舍維修改造、靈武市第十五幼兒園等項目,新增學位9000個,緩解學位供需緊張現狀。
加強校外托管機構安全管理
對市域內1400家校外托管機構,開展食品、消防、燃氣等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壓實安全責任,確保校外托管機構各領域安全穩定有序。
試點安裝校園防欺凌智能系統
篩選10所學校開展試點,在重點區域安裝語音分析設備,及時甄別校內外霸凌事件,雙通道通知預警,專人干預引導,用科技守護學生身心安全。
打造“流動少年宮”品牌
舉辦送課下鄉、課后延時服務、“七彩”公益課堂等活動,開展公益性課程240場次以上,免費服務青少年3萬人次以上,打通校外教育“最后一公里”。
看病就醫“安心”實事
實施醫院提質擴容工程
實施銀川市第三人民醫院住院樓改擴建及病房改造項目,完成原住院部病房拆除、新建住院樓(內科綜合病區),開展門診樓改造;實施銀川市第一人民醫院改擴建項目一期,完成主體建設及內外裝修,為群眾提供更加優質便捷的醫療衛生服務。
打造“醫銀合作”醫保驛站
將參保登記、醫保關系轉移接續、生育津貼領取、異地就醫備案等20余個高頻事項延伸至金融機構網點,提升醫保服務便捷性。制定實施具有銀川特色的DIP(按病種分值付費)支付方式,推出預付金、意見收集反饋等5大機制,保障群眾獲得優質醫藥服務。
提升醫養結合醫療服務能力
打造1所老年病專科醫院,開展4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醫養結合能力提升建設示范項目,培育3個老年病特色優勢專科,培養50名老年病專業業務骨干,65歲及以上老年人城鄉社區規范健康管理服務率達到80%以上,為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提供堅實保障。
開展中醫藥文化科普行動
組建健康科普專家團隊,開展中醫藥健康大課堂50場,舉辦中醫藥文化大集活動5場,開設“岐黃護幼”家長課堂培訓50場,發掘養生藥膳、養生茶飲30余種,惠及居民20萬人次,讓優質中醫藥服務觸手可及。
文化惠民“潤心”實事
分時段免費開放西夏陵景區
自3月起至11月底每周一、周三向全國游客免首道門票(法定節假日除外),12月1日起至次年2月底向全國游客免首道門票,提升西夏陵文化遺產魅力。
實施文化旅游廊道改造提升工程
完善賀蘭山文化旅游基礎設施配套,推進交通運輸與葡萄酒產業、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形成“葡萄酒+文化+旅游”觀光帶,提升旅游服務水平。
開展“四送六進”文化惠民活動
舉辦優秀傳統文化戲曲、非遺普及等各類培訓1000場次,組織開展“四送六進”惠民演出1000場次,舉辦群眾性文化活動1000場次,實現以文惠民、以文悅民、以文育民。
社會保障“暖心”實事
為適齡殘疾兒童提供康教服務
設立銀川市殘疾人康復中心特教部,將康復中心7歲~17歲的50名義務教育階段適齡殘疾兒童納入全國中小學生學籍管理系統,為其提供特殊教育、職業康復、藝術療愈、心理健康等康教服務,推動醫療康復與特殊教育融合發展。
改善困難殘疾人居家生活質量
為500戶困難殘疾人家庭實施無障礙改造,全力消除困難殘疾人居家障礙。
實施農村重度殘疾困難人口專項救助行動
按照一類救助對象(一級重度殘疾)260元/月、二類救助對象(二級重度殘疾)150元/月的標準發放救助金,發放救助金不低于500萬元,惠及農村重度殘疾困難群體2500余人,兜牢兜實農村特殊困難群體基本民生底線。
提質擴容增效新時代“希望工程”
實施困難青少年“及時雨”大病救助、“點亮微心愿”、“希望書桌”、捐資助學等幫扶項目,惠及困難青少年1000名以上,精準幫扶青少年困難群體。
實施新就業群體“保駕護航”活動
依托社區、園區、街區、商圈等重點區域,打造10個市級示范友好場景,為1.4萬名新就業形態群體、環衛工人免費進行健康體檢,著力提升新就業形態群體幸福感。
升級“一網通辦”“政策通”平臺
試點推進電子證照應用服務,創新推出“免證辦”服務;升級拓展“政策通”惠企移動服務平臺,實現政策智能匹配、線上一鍵申報服務功能,精準助力企業發展。
試點三項戶籍電子證明全程網辦
推行臨時身份電子證明、親屬關系電子證明、戶口注銷全程網辦試點,群眾無需窗口辦理直接打印電子證明,真正實現證明辦理“零跑腿”。
開展困難群眾法律援助專項服務
為生活困難的婦女、老年人、殘疾人、未成年人、退役軍人、農民工等群體,提供法律咨詢、代理、刑事辯護等無償援助案件4000件,讓“溫情法律援助”惠及更多困難群眾。
老幼養育“貼心”實事
改造提升老年助餐點
篩選15家老年助餐點、老飯桌,配置智能化信息系統,改造提升基礎設施,更新更換廚房設備,逐步實現老年人由“吃得到”向“吃得好”轉變。
提升嬰幼兒照護服務
新增嬰幼兒托位1000個,每千人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5個;開展“托育媽媽”創業及育兒知識實踐“三階”培訓2300人次,讓更多青年媽媽解放“雙手”擁抱社會。
開展“天使寶貝關愛”康復行動
依托銀川市婦幼保健院,面向全社會招募0~3歲(不限戶籍)發育遲緩、語言障礙、精神異常嬰幼兒3000名,提供“天使寶貝關愛”康復服務,助其健康成長、快樂生活。
為困境兒童提供幸福養育關愛服務
確定600名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困境、留守等特殊困難兒童,按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輔導、個案咨詢、危機干預、社會融入等關愛服務,護航困境兒童身心健康。
住房保障“遂心”實事
保障居民燃氣安全
在老舊燃氣管線區域、學校及人口密集區、商業集中區、重點場所等區域,安裝地下燃氣管道泄漏監測報警設備736套,24小時實時監測,為燃氣管道安全“站崗放哨”。
做好住房保障工作
收購保障性租賃住房4000套,為1萬余名新市民、新青年、城市低收入群體等提供保障性住房,實現“安居夢”。
消除燃氣管道安全隱患
更新更換23個老舊小區燃氣管道、燃氣設備,全方位守護燃氣安全。
開展住房公積金提質擴面行動
鼓勵支持5000名自主創業、網絡直播等靈活就業人員繳存住房公積金,讓購房者有憧憬、有動力、有信心。
加力改造老舊小區
摸排老舊小區40個以上,重點實施管網更換、節能改造、環境治理、基礎設施配套等項目,讓群眾幸福感就地升級。
積極化解村民住宅確權頒證歷史遺留問題
緊盯市轄三區范圍內“一戶多宅”“超占面積”“規劃手續缺失”等問題,按照“依法依規、穩妥審慎,尊重歷史、兼顧現實,程序規范、群眾認可”的原則,精準施策,積極化解歷史遺留問題500宗,著力解決好群眾“煩心事”。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