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deo id="wyufo"></video>
  • <i id="wyufo"><bdo id="wyufo"></bdo></i>

    <video id="wyufo"></video>
  • <input id="wyufo"></input>
  • 無障礙 | 長者版

    當前位置: 首頁>政府信息公開>政府部門信息公開>銀川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法定主動公開內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索 引 號:116401000100858374/2023-00003 發布日期:2023-01-28
    發布機構: 銀川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責任部門: 銀川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名 稱:關于銀川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關于銀川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的報告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現將銀川市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23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草案提請會議審議,并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22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今年以來,面對嚴峻復雜的形勢和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全市上下堅持以為指導,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緊緊圍繞“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總體要求,高效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扎實做好“六穩”“六保”工作,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全市經濟運行呈現總體平穩、穩中有進態勢。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7%,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3%,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8.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0.4%,城鎮、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同比增長4.7%和6.5%。節能降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自治區下達目標任務(詳見附表)。

    (一)不折不扣貫徹落實決策部署,全市經濟大盤運行平穩。一是政策措施成效明顯。堅持財政和金融協同發力,主動應對“三重壓力”,及早及快制定出臺穩增長促發展“10條”、“四保兩穩一促32條”、促進工業經濟“20條”、擴大消費“20條”等一攬子政策措施,設立工業企業風險補償基金和轉貸基金,創新開展經濟綜合發展指數評價,全力穩經濟、保增長、促發展,全市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始終位居西北五省和沿黃九省(區)省會城市前列,總量牢牢占據全區“半壁江山”。二是市場主體發展向好。堅持把保市場主體放在突出位置,全面降成本、減負擔、增效益,全市累計減輕稅費138億元,降低、緩繳企業社保費24.9億元,減免國有房屋租金3000萬元;爭取各類資金補助近1億元,提供融資擔保39.28億元,新增各類貸款471億元等,市場主體信心得到有效提振,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和服務業實現利潤總額分別同比增長26.6%和44.9%。三是安全底線全面筑牢。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高效果斷處置“9.20”突發疫情,疫情防控取得顯著成效。全力保障糧食能源安全,糧食產量實現“十九連豐”,應急調峰儲氣設施項目建成投用,能源保供能力不斷增強。制定出臺一系列穩樓市調控政策,全力推動“保交樓”,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積極穩妥化解隱性債務,未發生政府債和國有平臺企業違約、逾期等風險。全市生產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

    (二)提質提效推動重點產業發展,新舊動能轉換明顯加快。一是工業經濟集聚發展。圍繞“六新”產業,制定出臺銀川市“三新”產業三年倍增計劃等一系列實施方案,鑫晶盛工業藍寶石等57個重點項目建成投產,寶豐儲能集裝系統示范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全市“三新”產業產值同比增長37%,占制造業產值比重達49.5%。培育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8家,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1家,實現零的突破。二是農業經濟特色發展。圍繞“六特”產業,加快推進奶產業種養一體化發展,賀蘭山東麓葡萄酒國家地質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獲批籌建,牛奶和葡萄酒產業產值預計分別達到100億元和260億元。創建“妙選銀川”優質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打造“寧夏菜心”“銀川鯉魚”地理標志農產品2個。銀川市農業生產托管經驗在全國推廣。三是服務業擴容發展。圍繞“六優”產業,創建現代服務業集聚區20個,自治區級商業街區3條,夜間經濟集聚區2個,榮獲全國供應鏈創新與應用示范城市,成功創建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城市。打造“春漫鳳城”“湖城之夏”“塞上金秋”“冬游銀川”文化旅游品牌,預計全市旅游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均增長15%左右。數字經濟加快發展,國家互聯網新型根服務器項目落地建設,獲批自治區數字經濟示范園區5個,數字經濟產值超過700億元,躋身全國數字城市百強。

    (三)傾心傾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步伐穩步邁進。一是生態質量穩步提升。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典農河水生態修復等項目建設完工,新增礦山環境治理修復7000畝,濕地恢復治理5.3萬畝,營造林建設6.5萬畝等,全面完成預期目標。高質量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主題宣傳實踐月”活動。率先在沿黃城市出臺“四水四定”方案,全市再生水利用率達到44.6%。二是污染治理持續發力。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新增城市集中供暖550萬平方米,完成農村清潔取暖改造1.2萬戶,全面推進臭氧污染防治攻堅,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3.6%,黃河銀川段水質持續保持Ⅱ類進出,危險廢物安全處置率達100%,入選全國“十四五”時期第一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入圍國家首批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三是綠色轉型加快推進。扎實推動“雙碳”工作,成立“雙碳”研究中心,舉辦“雙碳”創新高峰論壇,編制完成碳達峰實施方案,創建綠色工廠2家,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提高到48%以上。持續推進能源綠色轉型,新增新能源裝機規模50萬千瓦,新能源發電量增長7.7%。加快推進綠色應用,更新新能源公交車600輛,獲批國家“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重點城市。

    (四)激發激活內需市場增長潛力,經濟增長基礎不斷夯實。一是投資質效不斷提高。圍繞“五比”活動,啟動產業項目三年攻堅行動,組織五批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實行要素保障、媒體晾曬等工作機制,全市737個基本建設項目開工率達到98%,完成投資形象進度620億元,投資完成率70%,工業投資同比增長25.7%、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34.7%,民間投資同比增長19%。二是消費市場穩步恢復。統籌配套各類資金1.2億元,舉辦汽車消費節等各類品牌促銷活動200余場次,累計發放各類消費券129萬張,拉動消費百億元。持續提升商品供給能級和水平,引進寇莎名品等知名品牌落戶銀川。三是外向型經濟勢頭良好。開通銀川—天津港“一單制”鐵海聯運班列和銀川至布達佩斯“跨里海”國際貨運班列,在西部地區率先推出24小時即時通關模式,外貿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5%。跨境電商綜試區穩步建設,實現交易額9億元。成功舉辦中國(寧夏)國際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覽會等重大節會,全市招商引資到位資金同比增長11%,榮獲中國投資熱點城市。

    (五)加力加速深化改革創新發展,綜合競爭實力有效增強。一是科技創新成果豐碩。聚焦建設創新發展引領市,開展“百企科技展翅”行動,高效單晶電池量產轉化技術等關鍵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全市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0家、自治區科技型中小企業400家以上;國家級和自治區級各類創新平臺17家,“專精特新”企業40家,全市R&D經費投入強度突破躍升至2.01%。出臺銀川市“人才興市30條”政策,培養引進高水平創新團隊20個、高層次人才627名。入選全國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二是重點改革蹄疾步穩。深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構筑形成“2+7+2+N”國資管理體系。深化園區市場化體制機制改革,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將11個園區優化整合為8個園區。加強金融布局,設立“銀川興星”“銀川衛士”“銀川英才”基金,輔導1家企業通過創業板上市審議。扎實推進“六權改革”,用水權、排污權、土地權二級交易平臺建成運行,交易量均位列全區第一。三是營商環境優化提升。出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21條舉措,全市1528個政務服務事項中80%“一網通辦”,50%“全程網辦”,205項“跨省通辦”,辦事指南精準度全國前十,網上政務服務能力連續五年西北第一,惠企政策兌現“直通車”等四項典型經驗在全國推廣。全市新登記市場主體2.3萬戶。

    (六)穩扎穩打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成效持續提升。一是鄉村振興扎實推進。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地毯式摸排幫扶農戶20.76萬戶。加快推動百萬移民致富行動,啟動建設閩寧產業園,發展特色種植業44.38萬畝,全市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5%。大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新改擴建“四好”農村路121公里,建設美麗小城鎮4個、美麗宜居村莊10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垃圾處理率分別達92%和98%。賀蘭縣入選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二是城市韌性不斷增強。全面推進交通疏堵“6+N”工程,新改擴建市政道路10條,打通斷頭路22條,新建過街天橋3座,擁堵指數下降20%。深入推進城市更新,開工改造老舊小區137個、棚戶區11處,改造各類市政管網130公里,建成區海綿城市建設達標率達28%。加快提升城市品質,新建小微公園6個、景觀林帶6條、慢行綠道31公里,新增城市綠地1500畝。入選全國海綿城市、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示范城市。三是區域協同更加緊密。持續推進“兩縣一市”與主城區融合發展,加快銀川寧東一體化進程,靈武市綜合實力保持全國百強縣,賀蘭縣進入西部百強縣,德勝、望遠片區集聚能力和品質功能不斷提升,全市產業布局和空間結構持續優化。加快融入全國交通網絡,銀川河東機場改擴建工程有序推進,銀百高速公路主線建成通車,入圍全國百大交通樞紐城市。

    (七)用心用情增進改善民生福祉,民生事業保障更加有力。一是居民就業總體穩定。全面落實“緩降返補”就業政策,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促進等計劃,累計發放各類就業補貼3.43億元、創業貸款3.9億元,開發培育公益性等各類崗位8000個,全市城鎮新增就業6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0萬人,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3.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6500人,均超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二是社會事業穩步推進。新改建中小學幼兒園33所,新增學位2萬個以上,學前教育普惠率達87%,被確定為教育部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區。銀川市中醫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專科醫院建成投用,公共衛生委員會實現全覆蓋。新增養老床位500個,嬰幼兒照護托位870個,被確定為全國個人養老金首批先行城市。舉辦第五屆銀川市民文化藝術節等文化活動,《塞上兒女心向黨》斬獲國家“群星獎”。承辦第六屆寧夏體育大集,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3.3平方米、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優撫安置、雙擁共建、國防教育等工作進一步加強。三是民生保障持續改善。著力改善居民居住品質,全市籌集建成租賃住房7858套,分配公租房2.3萬套。全力保障低保、特困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累計發放群眾兜底保障資金3.13億元,城鄉居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660元和每人每年5520元。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城市供暖最低溫度提升至20℃,63個“爛尾工程”及“保交樓”項目化解42個,解決18萬戶群眾購房辦證難題。居民價格指數(CPI)同比增長2%,控制在3%以內。強化大宗食品監督抽檢力度,合格率達到98.7%。常態化掃黑除惡斗爭等工作縱深推進,成功創建全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同時,銀川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挑戰,需要我們在今后工作中著力加以解決。一是經濟恢復基礎還不牢固。受疫情等多重因素影響,實體經濟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服務業等行業運行明顯承壓,地區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標增長不及預期。二是民生保障任務依然繁重。居民就業路徑還不暢,增收渠道還不寬,公共服務、城市建設、社會保障等群眾關心的領域仍有一些短板和弱項,需進一步加力推進和提升。三是發展安全仍需高度關注。疫情防控風險依然存在,金融、生產、交通、食品、藥品等領域風險隱患始終不能掉以輕心。

    二、2023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和重點任務

    2023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工作的總體要求:堅持以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寧夏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全面落實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部署和自治區黨委、政府要求,全面落實市第十五次黨代會和市委十五屆七次全會精神,以先行區示范市建設為牽引,大抓發展、抓大發展、抓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創新發展引領市、鑄牢共同體意識示范市和鄉村全面振興示范市,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美麗新寧夏中走在前、作表率,努力在創新發展、生態建設、基層治理、城鄉融合上示范引領,奮力開創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示范市新局面。

    2023年全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經濟指標預期目標為(詳見附表):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5%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5%左右,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比增長5.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5%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6.5%以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7.5%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以內,節能降碳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完成自治區下達的目標任務。

    為實現上述發展目標,著力做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堅持推動發展實體經濟,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一是全力打造“兩都五基地”。制定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和“兩都五基地”三年行動方案,加快實施中環50GW太陽能級單晶硅、乳業產業園、圖蘭朵葡萄酒小鎮等56個產業鏈重點項目,力推“三新”產業產值達到1260億元。實施鏈式發展提升行動,建立“包抓+鏈長”雙帶動機制,新培育“鏈主”企業2家,供應鏈標桿企業5家以上。強化“畝產論英雄”導向,開展園區閑置土地、廠房盤活利用專項行動,推動工業類園區用地產出強度增長8%以上。實施大企業培育、中小企業躍升、小微企業入規計劃,力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20家,培育“專精特新”企業30家。二是提質擴容現代服務業。持續推動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培育壯大現代物流、電子商務、人力資源等服務業態,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托管等農業服務業,全力創建全國綜合貨運樞紐城市;進一步提升健康、養老、育幼、家政等服務業態品質和層次,新增現代服務業集聚區12個。加快發展總部經濟和會展經濟,辦好中阿博覽會、中國(寧夏)國家葡萄酒博覽會、智慧城市峰會等重大節會,年內引進分支機構總部、區域總部10家。持續打造“愛上銀川·四季可游”旅游品牌,力爭全年接待游客人次、旅游總收入均增長15%以上。三是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推進實施數字賦能計劃,優化“工業大腦”二期建設,力爭全市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63%,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到64%,培育“上云上平臺”企業8家,年內新增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4家(個)。做大做強數字信息產業,加快數字經濟示范園區建設,推進大數據產業試點示范,開展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梯隊企業培育行動,年內新增規上企業2家、梯隊企業5家。做長數據中心產業鏈,加快推進寧夏建材、寧夏電信等數據中心以及“東數西算”銀川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基地建設。數字經濟總量達到800億元。

    (二)堅定貫徹擴大內需戰略,切實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一是持續擴大有效投資。制定出臺《銀川市支持產業項目投資促進產業轉型升級實施意見》,力促產業項目占比達到40%以上,以投資結構優化產業結構。繼續開展“五比”活動,全面實施專班服務、領導包抓等工作機制,確保年度謀劃儲備項目規模達到1100億元以上,全年實施重大項目50個,項目開工率達到98%以上,完成投資950億元以上。積極向上爭取專項債等各類項目建設資金,確保“四爭”到位資金同比增長10%以上。二是持續推動消費恢復。做優做特夜間經濟、周末經濟、首店經濟、網紅經濟等業態,優化提升漫葡小鎮等夜間經濟聚集區,引進知名品牌首店20家以上,培育打造一批網紅打卡點。加快發展沉浸式、體驗式消費新模式,提質擴容新型消費、綠色消費、服務消費,組織開展歡樂購物季等消費促進活動,推動閱彩城中街、懷遠紅酒街等特色商業街區改造升級。積極開展國家級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建設,培育打造一批方便居民生活的完整社區。三是持續強化招商引資。建立“1張地圖”和“N個清單”招商模式,開展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及大數據+產業精準招商,力爭年內招商引資項目落地率、資金到位率分別達到60%和10%以上,“三新”產業項目占比達到55%以上,招商引資到位資金達到750億元以上。深化閩寧、蘇銀等區域合作機制,聚焦長三角、京津冀等重要區域,布局建立廈門、寧波等招商聯絡點,增強招商工作精準度和時效性。

    (三)著力強化科教資源支撐,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一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加大教育資源供給,新改擴建中小學校和幼兒園42所,新增學位2萬個以上。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持續落實“雙減”政策,探索多校劃片入學,深化集團化辦學,力促靈武市創建成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強化學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發展,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88%。實施普通高中“雙新”國家級示范區三年建設規劃,確保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95.6%。加快提升職業教育,水平力爭一次性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多種形式增加教師總量,新培育市級及以上骨干教師200名。二是加快科技創新步伐。緊緊圍繞創新引領示范市建設,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實施重大關鍵技術科技攻關項目10個,力爭有研發活動規上企業占比突破50%,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00家。著力構建創新平臺體系,組建光伏材料、半導體硅等創新聯合體5個,打造新材料中試基地等公共支撐平臺30家以上。深化東西部科技合作,年內落地轉化項目30個。持續加大研發經費投入強度,財政科技研發投入增長10%以上,全社會R&D強度達到2.1%。三是強化人才支撐作用。實施寧籍學子“引鳳歸巢”行動,吸引寧籍學子創新創業。謀劃開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高層次人才洽談會,吸引國內頂尖人才來銀創新創業。支持鼓勵發展各類人才平臺,積極探索建立“商業模式+應用場景+資本支持”發展路徑。加快打造銀川人才創新創業示范城,實行“人才專員制”,建立市、縣、用人單位三級高層次人才專員服務機制,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1500名。

    (四)統籌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持續優化城鄉融合空間布局。一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守好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確保監測對象風險消除率占比保持在60%以上。持續提升移民致富能力,打造移民致富提升示范村18個,力爭移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10%以上。開展鄉村振興“一村一年一事”行動,打造鄉村產業融合示范園10個。加快發展“六特”產業,新增高標準釀酒葡萄種植面積1萬畝,奶牛存欄達27萬頭、生鮮乳產量達89萬噸,瓜菜面積穩定在60萬畝,做大牛奶、葡萄酒、肉牛肉羊、蔬菜瓜果等特色產業規模,打造現代農業產業園5個以上,創建國家級農業現代全產業鏈標準生產示范基地3個。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行動,打造人居環境整治樣板村12個,爭創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鎮2個。二是完善提升城市功能。繼續推進交通疏堵“6+N”工程,實施正源街、賀蘭山路主干道路功能優化提升工程,打通斷頭路28條,新增公共停車位5000個。實施園林綠化“增綠”行動,新建小微公園8個、景觀林帶5條、慢行綠道11條,精準實施綠地補白10萬平方米。實施銀川水廠、賀蘭山水廠改擴建及配套管網工程,推進供水管網接入沈陽路地下綜合管廊,實現城市供水大循環。持續推進5G網絡深度覆蓋,爭取獲批國家千兆城市。三是加快推進城市更新。實施城市品質提升工程,打造城市更新示范片區2個、特色街區9個,改造老舊小區75個,打造更新燃氣管道40公里、供熱管網設施100萬平方米。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打造金鳳區中部、西夏區南部示范片區2個,實施雨污分流改造36處,內澇積水區域整治比例達到80%以上。

    (五)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全面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一是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穩步推進“雙碳”工作,培育自治區級及以上綠色工廠2個,創建節水型企業4家以上,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達到51%以上。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調整優化,年內六大高耗能行業比重力爭下降1個百分點,新能源發電量比重提高0.5個百分點。啟動清潔取暖全覆蓋“1+N”工程,完成熱源清潔化改造150萬平方米。創建國家綠色出行城市,加快推進綠色交通一體化等項目,年內更新新能源公交車600輛,建成公交充電樁500個以上。二是深入推進環境污染治理。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加大臭氧污染精準化治理,力爭全年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穩定在84%以上;開展入黃河排污口監測溯源和排查整治,持續整治農村黑臭水體。全面推開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試點建設,啟動第二第四污水廠片區再生水河湖生態利用工程等項目;持續開展“無廢城市”建設,實施危廢三年整治行動,危廢安全處置率達到100%。三是提升生態系統治理水平。全面啟動賀蘭山東麓(銀川段)防洪工程,加快實施黃河銀川段河道治理工程,切實提高賀蘭山東麓防洪和黃河大保護水平。持續開展生態修復工程,實施典農河全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提升工程等項目25個,完成營造林7.6萬畝、森林撫育6.4萬畝、天然林保護1.5萬畝、礦山生態修復3000畝。精心籌辦第二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主題宣傳實踐月”活動。爭創國家森林城市、國家生態園林城市。

    (六)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充分激發市場活力和增長動力。一是加力推動重點領域改革。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全面規范實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管理和差異化考核,大力推進人才服務公司等企業混改試點。加快“六權改革”步伐,推動市縣兩級國有建設用地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運行,開展興慶區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和靈武市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延包試點;實施“以林養林”,推動山林權應登盡登;開展多形式水權交易,探索打通再生水—黃河水—產業用水權置換新通道;建立歷史碳排放數據庫,力爭在碳金融領域取得突破;穩妥確定用能權指標,探索開展綜合能源消費量交易。持續深化財政金融、醫療衛生、綜合執法等領域改革。二是著力拓展對外開放載體。常態化運營“一單制”公鐵海聯運,對接暢通中亞、西亞、歐洲等開放通道。主動加強與重慶、欽州港等地聯系,積極融入西部陸海新通道。啟動建設牛羊肉國家儲備中心,謀劃推動城郊大倉基地項目。積極推動銀川綜保區爭創國家外向型產業投資和貿易投資提質增效示范項目,提升外貿集聚能力。努力提升跨境電商能級,著力推動跨境電商垂直平臺和海外倉建設。提升全國綜合交通樞紐能力,全面啟動河東機場四期擴建工程,加快推進包銀高鐵和銀太高鐵建設。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10%以上。三是全力提升營商環境水平。持續深化“證照分離”、一業一證等改革,不斷提高企業開辦便利度。重點推進“一網通辦”“告知承諾”“跨省通辦”改革,探索企業開辦等13項“一件事一次辦”試點落地,打造“無差別不求人”的辦事環境。做好企業準入準營注銷審批,深化商事許可告知承諾,企業開辦網辦率提升至95%以上,全市市場主體保有量增長10%以上。

    (七)持續改善增進民生福祉,扎實提高人民群眾生活品質。一是促進高質量充分就業。堅持就業優先導向,進一步健全完善基層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打造基層就業創業服務站、創業孵化基地等就業服務平臺,深入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推動重點群體就業創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4.3萬人以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8.4萬人以上。積極開展“訂單式”就業培訓,大力推動創業帶動就業以及多渠道靈活就業,年內發放創業貸款3.3億元以上,創業帶動就業3000人。切實發揮公益性崗位托底作用,年內安置2300人,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二是增強普惠性公共服務。深入實施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動,成立市級醫療專科聯盟4個,爭創自治區級醫療中心1-2個,推動第一人民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建成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加快建設國家中西醫結合區域醫療中心。聚焦“一老一小”,試點建設15分鐘養老服務圈,加快推動托幼一體化,新增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托位1000個。深入推進“四送六進·文化惠民”工程,舉辦各類群眾文化活動3000場次以上。辦好銀川馬拉松、全國登山健身大會等精品賽事活動,創建全國全民運動健身模范市。三是健全多維度保障體系。全面實施全民參保計劃,推動社會保險法定人群全覆蓋。強化低收入人群動態監測預警,為全市低保對象、特困人員中60歲以上老年人,提供購買困難群眾救助保險。組織實施“6助+N”養老照護服務項目,為特殊困難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等服務。加強婦女兒童、未成年人關心關愛和權益保護。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新增保障性租賃住房3700套,新建續建棚改項目6處。

    (八)堅決守住安全發展底線,全力筑牢社會穩定基層基礎。一是防范化解安全風險。嚴控經濟金融領域風險,統籌做好到期政府債務化解,嚴厲打擊非法集資及金融亂象,妥善推進處置國企債務,堅決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全力做好能源保供,強化煤炭、電力、天然氣動態監測,加快推進優質煤產能釋放。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確保糧食面積和產量穩定在121萬畝、69萬噸以上,奮力奪取糧食大豐收。持續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試行二手房“帶押過戶”、“交房即交證”、現房銷售試點等創新機制,持續跟進“保交樓”和“爛尾工程”化解工作。二是提升公共安全水平優化疫情防控措施,最大程度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圍繞自治區打造安全生產最嚴省區目標,確保億元GDP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控制在自治區下達指標內。健全完善四級應急指揮體系,加快“應急大腦”建設,提升應急處置能力。建立食品藥品安全風險防控動態管理機制,加快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市,全域創建食品藥品安全區。扎實做好重點節日和重大活動安全保障工作。三是強化社會治理能力。持續深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著力構建多跨協同、閉環管控的大平安機制。嚴格落實“兩排查一分析”長效機制,推進“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解平臺建設,深化“金牌調解員”品牌建設。深化重復信訪集中治理和信訪積案化解,深入推進全國信訪工作示范縣創建,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全力打好反詐攻堅戰。深化國防動員和雙擁共建,完善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爭創全國雙擁模范城“十連冠”。

    附件: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亚洲日本黄色视频流水了_最新亚洲人无码播放网站_亚洲欧美中文日韩v在线中文字幕_国产欧美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video id="wyufo"></video>
  • <i id="wyufo"><bdo id="wyufo"></bdo></i>

    <video id="wyufo"></video>
  • <input id="wyufo"></input>
  • 亚洲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 中文亚洲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区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专区 在线观看AV中文字幕不卡 |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选Av香蕉 |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