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質高效的土地要素保障是項目快速落地的重要前提。如何加快手續辦理,助力項目開啟落地“加速模式”?今年以來,銀川市自然資源局凝聚力量、鉚足干勁,在采取分期分批、提前介入、專人負責等創新方式的同時,著力構建部門聯動長效機制,持續提升建設用地報批效率,打通了項目落地的“快車道”。
分期分批辦理項目提前半年開工
“分期分批供地,讓銀川市第二十四中學項目提前半年開工。”市自然資源局土地供應科負責人曹建虎介紹說,該項目總用地約160畝,在精準分析用地現狀的基礎上,市自然資源局創新采取分期辦理用地報批及供地手續、同步開展調規工作、聯動執法保障等措施,最大限度壓縮了審批時間。其中,40.69畝已批準的建設用地率先完成供地手續先行開工,66.14畝需農轉用部分同步推進控制性詳細規劃調整,顯著加速了項目整體進程。
曹建虎介紹,按照供地要求,需先將農用地轉為國家建設用地,并完成征收拆遷,在符合規劃情況下才能整體供地。但二十四中項目情況特殊:一部分是可直接利用的國有存量建設用地,另一部分則是需履行農轉用報批程序的農用地,后者需經自治區政府批準,耗時較長。“為推動項目盡早開工建設,我們將該地塊分為兩部分供應:先行供應具備條件的40.69畝國有建設用地;剩余部分待審批手續完備后再行供應。這樣既保證了建設時序,又不耽誤整體進度。”曹建虎說,一期供地已于去年12月4日獲批。
自去年年底開工以來,銀川市第二十四中學遷建項目進展順利,目前已有3棟教學樓主體封頂,正進行室內二次砌筑,計劃今年10月底完成建設,預計2026年整體竣工投用。項目建成后將新增3000個高中學位,有效緩解學位緊張問題。
安排專人負責 高效保障項目用地
“建設用地批復速度超出預期!流程透明高效,市自然資源局工作人員非常負責。特別是涉及自治區層面的環節,他們主動幫我們跟蹤、協調,經常電話聯系溝通,為項目落地創造了極大便利。”去年11月按時拿到用地審批文件的寧夏華電隆基綠電園區8.98萬千瓦光伏復合項目負責人韓昌林,對銀川市自然資源局的服務贊不絕口。
該項目位于興慶區月牙湖鄉,采用“板上發電、板下種草”的“光伏+生態修復”模式,兼具發電效益與荒漠化治理功能,是自治區重點項目,急需用地開工。為保障項目快速推進,銀川市自然資源局主動靠前服務,提前介入。
市自然資源局興慶區項目建設用地報批工作人員李彥,是該項目辦理農用地轉建設用地的專門負責人。接到任務后,李彥緊盯項目進度,積極督促華電華隆(銀川市)光伏發電有限公司準備各項要件材料。考慮到項目緊迫性,市自然資源局為其開通綠色通道,允許部分材料后置補交,目前項目已順利建成并投入試運行。
今年1月,市自然資源局聯合市發展改革委,提前對全市700余個首批投資計劃項目建立用地審批臺賬,安排專人逐一核實規劃依據、用地審批狀態。在此基礎上,建立重點項目“重點標識、專人負責、綠色通道、全程督辦、銷號管理”的全鏈條保障機制。通過“周計劃、月調度、季研判”的工作方法和赴三區現場辦公,加強協調溝通,強化要素保障,并主動發函,提示相關部門及轄區政府提前啟動、合理安排開工時序。
此外,為加快項目用地獲批,市自然資源局積極向上對接20余次,逐批次、逐項目溝通協調,及時化解相關問題。
建立聯動機制 審批辦理提質增效
為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十五屆十三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精神,縱深推進“五八”強首府戰略,落實全市自然資源工作會議“快”字保障重大項目的要求,市自然資源局今年制定印發了《關于建立土地要素提速保障聯動機制的通知》,通過完善制度、壓縮時限,為項目土地要素保障奠定了堅實基礎。
“簡化用地預審情形,開辟重點項目綠色通道;提前介入土地征收,壓縮征收資料審查時限;執法聯動跟進,指導項目合理開工建設……”該機制從強化規劃支撐引領、簡化用地預審情形、提前介入土地征收、容缺受理用地報批、優化土地供應流程、提前指導設計方案、執法聯動跟進等服務土地要素審批的7個方面,進一步整合審批環節、合并審查流程、壓縮審批時限、優化辦理方式,實現規劃支撐、選址預審、用地報批、土地供應、方案審查、執法監督全流程聯動,最大限度保障項目及時開工。
截至目前,涉及需市自然資源局保障的市本級、三區及經開區項目用地中,300余個一季度開工項目用地已及時保障;二季度開工項目中,已保障和無需辦理建設用地項目105個。同時,高效核發46個新增項目《建設項目用地預審與選址意見書》,為建設單位爭取立項資金奠定堅實基礎。向自治區申報13個批次農用地轉用和集體土地征收,涉及24個項目,新增建設用地1200余畝。
市自然資源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堅持“要素跟著項目走”,突出“快”字要求,強化重點項目土地要素保障服務水平,采取整合審批環節、合并審查流程、壓縮審批時限、分期分批辦理等方式,最大限度保障項目及時開工。
掃一掃在手機上查看當前頁面